镜子中的阿拉伯人
将你的 iPhone 的首选语言切换为阿拉伯语,你就进入了镜中世界——好像一切都镜像了。文字从右往左排列,交互方向也左右翻转了,甚至某些图标都镜像了。
注意图中某些有方向性的图标,如飞机、喇叭,在阿拉伯语界面中,它们的方向也被镜像了。
可以看到,交互上的“进入“、“飞行模式”、“声音”等有方向概念的图标,在中文环境下是向右的,在阿拉伯语中则是向左的。
一般认为,我们对图文的认知是有方向性的,我们通常认为右边是“前”,而阿拉伯人则刚好相反。
用户的“前方”
为什么我们认知的“前方”有差别呢?有很多心理学家研究这种现象,美学家、心理学家鲁道夫・阿恩海姆 在《艺术与视知觉》的”左与右“中就提出,画面中向右的运动会看起来更容易,需要更小的力量,反之则看起来受到抵抗,需要更大的力量。
Suitner, C. 和 Maass, A. 在 2016 年提出了一种理论模型——Spatial Agency Bias(SAB,直译为”空间能动性偏差”)来解释这种现象。SAB 模型认为,用户注意刺激物时普遍具有方向上的偏好,这种偏好和文本书写方向等文化背景有关,会影响的到用户判断“前后”、“主体和客体”。
比如用户阅读图文时,对左右是有不同的感受的,作为主流的 LTR (左到右书写方向)背景用户倾向于认为向左是后,向右是前。如果画面出现两个对视的人,在其它条件一致时,这些人会认为左边的处于主动,右边处于被动。
我们在 iconfont 上搜索“购物车”,基本全是向右行进的:
而在 RTL(右到左)文化背景中的用户的感受可能刚好相反,他们会倾向于认为左边是前,左边的人物/物体是“客体”。
阿拉伯语是为数不多的 RTL 文字(另一个常见的是希伯来语),SAB 模型认为这会造成空间偏好上的差别。上文提到的心理学家 Maass, A 在另一篇论文中提到了一个实验,该实验选择了意大利、伊拉克(阿拉伯裔)被试,在绘画测试中,80% 意大利被试将主动方放在左侧,而伊拉克被试中,有 65% 将主动方放在右侧。
、这表明,阿拉伯语世界中,倾向于认为左边是“前方”,这种观点在其它观点中也有验证。这类实验还有很多,应该也是业界处理 RTL 语言的理论基础之一。
传统艺术中的空间偏好
“自由引导人民”的人群动向右,表示前进、希望。
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”,人群运动方向向左,表示压抑、绝境。
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可能刚好相反:传统中文也可以认为是 RTL 文字(直书+RTL),观察中国古代绘画,可以发现它对前后的表示和西方或现代主流相反。
以名画《韩熙载夜宴图》为例,画卷按时间分为五卷,以从右往左的顺序排列。五段场景中主角韩熙载都是坐右面左的,仅“歇息”和“散宴”是面向右方的。有趣的是散宴部分,主角面向左表示结束和歇息。
《出警入跸图》,是表现明神宗出京谒陵的画卷,人物向左,表现“出行”。
《五王醉归图》,表现唐代临淄王李隆基(即唐玄宗)与他的四个兄弟出游饮酒,醉后骑马回家的情景。人物面右,表示“回家”。
成因,争议中
空间偏好的原因还没有广泛认可的解释,有“大脑说”和“文化说”两种主流假说。“大脑说”认为大脑半球的不对称性是造成偏好的主因,而文化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和语言书写方向有关,”SAB 模型“就是其中的一种假说模型。
但目前这两种假说都在争议中,任何一种假说都难以给出令人信服的完美解释。
参考文献
- Suitner C, Maass A. Spatial agency bias: Representing people in space[M]//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. Academic Press, 2016, 53: 245-301.
- Maass A, Suitner C, Nadhmi F. What drives the spatial agency bias? An Italian–Malagasy–Arabic comparison study[J].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: General, 2014, 143(3): 991.
- 李恒. 空间偏向成因研究: 理论解释与前景展望[J]. 心理科学进展, 2013, 21(4): 637.